去美元化浪潮下的政策悖论:特朗普为何放任美元霸权松动?
2025年4月2日,特朗普政府将正式启动“全球对等关税”计划,对进口汽车征收25%关税,并计划对所有贸易逆差国实施全面关税。这一政策此前已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轩然大波,美元指数于今日下跌0.3%至104.12,现货黄金虽小幅收跌0.02%至3110.95美元/盎司,但盘中一度触及3148美元的历史新高。市场对美元体系稳定性的担忧加剧,而特朗普政府的“选择性失明”背后,暗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。
一、去美元化进程加速:从石油美元到货币多元化
1. 石油美元体系的瓦解
沙特阿拉伯自2024年6月终止与美国的石油美元协议后,已逐步在对华石油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。2025年3月,沙特国家石油公司(Aramco)与中国石化签署的长期供应合同中,人民币结算比例提升至35%。这一转变打破了自1974年以来石油贸易以美元为核心的格局,推动全球能源贸易向多币种结算转型。
2. 人民币国际化的“基础设施革命”
中国人民银行主导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(CIPS)在2023年已覆盖182个国家和地区,直接参与者达119家,间接参与者1362家。2024年,CIPS处理业务金额达96.7万亿元,同比增长21.48%。这一系统的完善为“石油人民币”“矿产人民币”等场景提供了技术支撑,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。
3. 地缘政治驱动的货币重构
俄乌冲突后,俄罗斯将40%的外汇储备转换为黄金,并与印度、土耳其等国建立卢比-卢布、里拉-卢布结算机制。中东国家则加速增持黄金,阿联酋央行2024年黄金储备同比增加28%,卡塔尔央行增持15吨。这种“黄金+本币”的储备策略,正在动摇美元作为全球避险资产的根基。
二、特朗普的“美元衰落”悖论:短期利益与长期代价
1. 关税政策的“双刃剑”效应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旨在保护美国制造业,但却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进程。西班牙首相佩德罗・桑切斯3月28日警告称,若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,欧盟将采取“迅速且一致的报复措施”。这种贸易对抗迫使企业寻求替代货币结算,例如大众汽车已与中国供应商协商以欧元结算部分零部件采购。
2. 财政赤字与黄金储备的“暗线”
特朗普政府正考虑通过重估黄金储备价值缓解财政压力。美国财政部持有的8133吨黄金,按当前市价计算价值约7600亿美元,而官方记账仍沿用1973年的42美元/盎司标准。若调整计价规则,可直接增加财政部资产7500亿美元。这种“黄金货币化”策略,实质是通过提升黄金地位间接对冲美元贬值风险。
3. 通胀与降息预期的博弈
尽管美国3月ISM制造业PMI萎缩至49,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.8%超预期,但市场仍押注美联储将在6月降息,CME数据显示降息概率达76%。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回落至4.366%,美元受到压制,从而推动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上涨。特朗普对美元贬值的“默许”,本质是通过弱势美元刺激出口,同时为债务货币化预留空间。
三、未来推演:美元霸权的黄昏与黄金的黎明
1. 政策临界点
若特朗普在4月2日公布的关税细则中对欧盟、日本等盟友实施“无差别加税”,可能触发G7国家联合抛售美债。2024年,日本已减持美债1200亿美元,德国减持800亿美元,这种“去美元化抛售”将加剧美元流动性危机。
2. 黄金的“去锚定”逻辑
当美元储备占比从当前的59%降至50%以下,黄金可能从“避险资产”升级为“替代货币”。2025年2月,印度央行允许卢比-黄金互换交易,这种“黄金货币化”创新预示着新的国际货币体系雏形。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重塑全球货币秩序,而他对美元衰落的“默许”,实则是用短期贸易利益换取长期战略主动权。黄金作为“去美元化”的终极对冲工具,其金融属性正在向货币属性回归。在这场货币权力的重构中,投资者需警惕美元体系崩塌的“黑天鹅”,更要把握黄金作为新货币锚的历史机遇。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599153920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hlinkang.com/010cmyseocms/jiekou.php?pw=123456&userid=tlyy